5月23日,云南日报客户端发表文章
《聚焦大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丨高效、生态、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让番茄全年可采收》,
报道了云南大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智慧温室种植番茄,
让大理州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并将在政企合力下打造成为云南“芯片级”高原特色农业的标杆。
李丽 拍摄
云南的光热条件有多优秀?优质品种加上先进技术,
就能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农业大省,云南堪称农业投资开发的热土。
近年来,大面积智能玻璃温室种植番茄的风就吹到了大理,
让大理州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段苏航 拍摄
走进位于洱源县茈碧湖镇永联村的云南大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
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内,一排排番茄植株的半直立茎粗壮结实,
翠绿的枝叶间缀满一串串饱满诱人的小番茄,
工人们操作着各类作业车在轨道上穿行,
分工细致地进行着盘头、疏花、打叶、采收等各项工作。
每天约有10吨小番茄从这座“番茄工厂”里产出,
运往全国各地一线城市的商超,全年产量预计达到3000吨。
李丽 拍摄
2022年,北京宏福集团与大理州人民政府、洱源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2024年8月,14万株“宏福柿”番茄入园定植,
经过两个月的生长,于11月正式开园并采摘上市。
大理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昕介绍:
“企业在洱源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种植区,其中茈碧湖片区40万平方米,大理西湖南片区60万平方米。
目前已在茈碧湖片区建设完成2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的有10万平方米。”
李丽 拍摄
作为北京宏福集团在南方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基地,
云南大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园半年以来,运营状况远超预期。
王昕表示:“由于冬季的光照和气温条件良好,
在大理冬季生产的能源成本仅为北方的一半,产量比北方的产量增加50%,
全年可采收的时长达到了9个月,产出的番茄味道也很好。
据介绍,宏福农业智慧温室番茄产品取得Global G.A.P认证,
主要在山姆、朴朴超市进行销售,有黄色和红色两种,
终端售价达到每公斤28元。技术人员和工人每天进入温室前,
都要经过3道消毒,并换上专门的工作服,
采摘工人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串成熟的果实,整齐码放到盒子里。
“宏福柿”为串收番茄,成串采收的好处,
就是采摘下来后仍然能维持两周时间的新鲜度,
在运输路途和超市零售的期间,果柄会继续为番茄提供养分,
使得番茄在采摘后一周左右达到最佳口感。
李丽 拍摄
温室内,14万株番茄正享受着精细入微的照料。
椰糠基质中的探针实时监测根系周围的水分含量,
滴灌系统将科学配比的营养液精准输送到植株根部。
空中的传感器捕捉到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供应设备就开始增施二氧化碳。
通过养殖专门的熊蜂进行授粉,提高坐果率、保证果实大小均匀。
李丽 拍摄
“最重要的,是温室内能够形成独立的小气候,
一年四季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精准创造植株需要的生长环境。”
基地环控负责人梁咏琪介绍,通过传感器收集植株的各类数据,
并实时传输到环控系统,技术人员只需要通过系统进行设置,
温室就能精准地调控温度、湿度、风速等。
“进入夏季以来,气温升高,我们采取开启侧窗和垂直天窗来增加空气流动、
拉起遮阳幕布、高压雾化降温增湿等措施。
而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用空气能供暖。”梁咏琪说。
小番茄也有“大柿业”,政府与企业正合力将大理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
打造成为云南“芯片级”高原特色农业的标杆。
据悉,产业园预计今年7月再增加投入使用8万平方米的智慧温室,
茈碧湖片区剩余的20万平方米也准备在下半年动工。
王昕表示:“茈碧湖片区的项目整体40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用工达到500-600人,
可极大带动周边村镇的就业务工,吸引当地村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来源:《云南日报》客户端
云报全媒体记者:段苏航 李丽 秦蒙琳 赵丽槐 马喆 刘宇丹